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又叫大肠埃希氏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短杆菌,两端呈钝圆形,有时因环境不同,个别菌体出现近似球杆状或长丝状。大肠杆菌是条件致病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引起人和动物发生多种局部组织器官感染。今天带大家认识一下养殖业中最常见的细菌性疾病——大肠杆菌病。
•什么是禽大肠杆菌病
禽大肠杆菌病是由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 coli,APEC)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性感染的疾病,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等多种途径传播,引起多种临床病变,包括败血症、气囊炎、腹膜炎、全眼球炎、关节炎、输卵管炎、肉芽肿、蜂窝织炎及脐炎 (卵黄囊炎)等。
•大肠杆菌的危害及耐药性
大肠杆菌病是目前在养禽业广泛存在的感染性细菌病,居各种细菌性疾病之首,且极易与多种病毒,如新城疫病毒(NDV)、禽流感病毒(AIV)、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等发生并发或继发感染,导致家禽死淘率增加、生长缓慢、生产性能下降、饲料报酬率降低、胴体废弃率升高,从而引起较大经济损失。
禽大肠杆菌病在我国普遍流行,混合或继发感染严重,主要危害商品肉鸡和肉鸭 。近年来,常发生大肠杆菌病与多种病毒的混合感染,且在换季期间尤为严重,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不仅如此,种鸡、蛋鸡、种鸭、鹅、鸽子等其他禽类也深受大肠杆菌病的侵害 。
为了防治大肠杆菌病,临床上曾一度使用抗生素来治疗。但随着抗生素在临床中的过度使用,导致大肠杆菌耐药谱越来越广,多重耐药性加重,给该病的防治带来了较大挑战。
•噬菌体-防治大肠杆菌病的新方法
农业农村部发布194号公告,“自2020年1月1日起,退出除中药外的所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兽药生产企业停止生产、进口兽药代理商停止进口相应兽药产品,同时注销相应的兽药产品批准文号和进口兽药注册证书” 。这意味着自2020年元旦起,我国饲料中全面禁止添加抗生素,在家禽养殖中将抗菌药的使用严格限制在疾病治疗范围内。
噬菌体,作为一类抗生素的替代品、养殖领域新型耐药菌控制技术,在众多的减抗替抗方案中脱颖而出。噬菌体能对大肠杆菌病及其他细菌性疾病进行有效的预防与治疗。
噬菌体是一种寄生在细菌细胞里并杀死细菌的病毒。它能够把自己的遗传物质注入到特定的细菌中,并在细菌里面大量繁殖。与此同时,噬菌体产生一种能溶解细胞外膜的酶,使细菌细胞破裂开来,释放出子代噬菌体去继续攻击特定的细菌。最后,会将感染部位全部的细菌杀死。
噬菌体侵染细菌动画图
噬菌体防治大肠杆菌病的途径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禽类大肠杆菌病大多是由于环境中的大肠杆菌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导致禽类发病。在空气中喷洒含大肠杆菌噬菌体的喷雾,噬菌体与空气中的大肠杆菌接触后,会立刻附着在大肠杆菌表面,并在短时间内杀灭空气中的大肠杆菌,起到一个环境净化的作用。且噬菌体喷雾与消毒剂相比具有无毒害、见效快、杀菌性强的优点,不会对禽类身体造成损伤。另一方面,普通的抗生素进入禽类体内,会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大肠杆菌集群部位,见效慢且效果弱,还会产生耐药性。而大肠杆菌噬菌体制剂会随呼吸道及肠道直接到达大肠杆菌集群部位,并定植在禽类体内,杀菌性强、见效快,且会定植在禽类体内一段时间,在治疗大肠杆菌病的同时还会起到预防的作用。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等药物的滥用,不仅让许多致病菌产生强大的耐药性,而且抗生素的滥用还会对人及动物的身体产生很大的危害。但随着科技的进步,类似于噬菌体的新型抗菌疗法会越来越多。
文案 董志勇
编辑 郭书凝
出品 诺安百特市场部
微信公众号
诺安生物
青岛诺安百特
0532-55520108